侯文詠 作家(曾任內科、麻醉科主治醫師)
1962年6月9日(52)
著有《危險心靈》《大醫院小醫生》《白色巨塔》
《天下雜誌》採訪侯文詠作家的一個訪談《五百個瀕死的人告訴我的事》裡,很多人都好奇侯文詠為什麼願意放棄醫生這份好工作而選擇當作家。這麼困難的決定難道不會後悔嗎?誰不想擁有令人尊敬的社會地位和優渥的生活呢?
侯文詠告訴我們的事是他當主治醫生時大約三十歲,被派去做癌末病人的疼痛照顧。連續五年的時間,病人一個個的過世,他們過世前最在乎的不是我們最想追求的人生目標,包括財富、名氣、地位等,原來到了人生最後階段,根本沒人在乎這些,侯文詠送走四五百個病人,沒有人說要更多錢、更多地位、更高的官位。
癌末病人在乎的是什麼?是人和人之間的羈絆(關係),跟父母、跟小孩、跟配偶、跟親人的關係;或是在乎關係不圓滿,他覺得對不起別人想跟別人道歉。他們也在乎人生走了一遭留下了什麼?在這個世上的意義是什麼?四五百個癌末病人只關心這些事。
當四五百個人說的話是一樣的時候,這些話就是真理。
侯文詠說:「我開始想,假如我真的死了,這樣的人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忙著讀書、考執照,為了所謂的前途和錢途,累積付出我所有的時間……這樣一個看似漂亮的人生,我真的沒有遺憾嗎?」
「等到我三十七歲,面臨抉擇,這些病人給我很堅定的價值:總有一天我也會走到人生盡頭,回顧這一生時,我怎麼去看待我的人生?」
選擇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但是年過半百,我益發覺得,困難是禮物,人在最困難的時候做的選擇,才決定了這個人是什麼樣的人。
也就是說你躺在沙發看電視、吃美食、聊天,都不會決定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但是當你在一個關鍵時刻,非常兩難時,那時候你做的什麼決定就會證明出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所以現在我面對困難抉擇都非常珍惜,因為正在決
定我是個怎樣的人
如果人生是一道證明題,而你就是答案。
也許你曾經懷疑,
曾經失望,
曾經不服氣……
唯有真正了解自己,我們才能明白,
為什麼放棄比堅持更難,
為什麼渴望比努力還重要。
是這些源源不絕的疑問,
驅使我們不斷用熱情來尋找答案。
原來那個最重要的答案,就是: 你 自 己。
- See more at: http://m.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65134#sthash.atsszUei.dpu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