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斯本夜車》這部電影是翻拍自二十一世紀最暢銷的哲學小說,主要是在探討人生的意義。人生有包括親情、友情、愛情,在有限的生命裡該怎麼該完成哪些重要的事,該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才能不枉此生。

1333081157-2558455398  2013.3.29上映

《電影大綱》

 

2013年柏林影展競賽片,二十一世紀最暢銷的哲學小說改編,奧斯卡、坎城金獎名導比利奧古斯特執導,金獎影帝傑瑞米艾朗主演。他放棄因循守舊的生命展開驚險的冒險行動......

年邁中學教師戈列格里斯一直處在封閉的生活狀態。當他在某日清晨前往學校途中,意外挽救欲跳河的紅衣女子性命,因而打開了自己與世界的大門。

戈列格里斯在這名神祕女子不告而別之後,發現在她遺留的紅色大衣裡,有一本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札記【文字煉金師】,與一張前往里斯本的車票。他開始依循有關紅衣女子的種種線索與脈絡,隨著書中的一段文字:「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讓他決定搭上前往里斯本的火車,追尋有關葡萄牙作家普拉多的生平。

戈列格里斯抵達里斯本之後,查訪了普拉多的親友,因而逐漸重建這名抵抗葡萄牙獨裁政權,既為非凡醫生亦為作家的生命面貌。在戈列格里斯漸逝的年歲中,。。也因與普拉多跨時空的交會,使得他能與滿載奧妙的世界萬物接軌。才戈列格里斯在這班「前往」未知世界的旅途裡,逐漸「返回」自己最真實的內心,他也在這個彷若「異次元」空間檢視自己的過程中,望見每回在生命十字路口抉擇時最清澈的風景。

全片藉由一段跨越時空旅程,探討人生許多無法言說的生命歷程,在孤獨、時間、生命、死亡、友誼、愛情及忠誠之中,呈現令人動容的感性與哲思。

 

[以下有談及電影內容,未觀賞電影者,建議不要往下閱讀]

在朋友的推薦下我一直想看這部電影,但是2013年錯過了長春戲院的上映日後,就一直等待有什麼通路可以看到此片。終於在今年2015年3月我才看到這部期待已久的電影。

 

有些人會有旅遊的習慣,旅遊可以是開拓視野也可以是放鬆抒壓。

那麼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有時候旅行只是我們希望把混亂的現實狀況歸零的狀態,然後把內心狀態清空只為了容納無限的可能,好像這些無限的可能能舒緩現况、可能可以贖回傷痕纍纍的自己、可能重新創造一個人對自我的想像。

也許旅行的意義不是我們非得探索到什麼,而是探索的過程所給予我們的感受,和行動上的自由。這種自由感的來源不僅僅是視覺上的像外延伸,也出自於我們能向內探索,重新閱讀自己的生命。這是我對旅行的定義……

Screenshot_2015-04-01-02-50-00  

而主角賴蒙德58歲,是一位資深的教師,博學多聞家裡擁有好幾面牆的書櫃,卻是過著下了班回到家自己跟自己下棋,鬧鐘響了準備上床睡覺看似規律的孤單生活。

是什麼樣的契機讓賴蒙德拋下現實的束縛,獨自展開旅行,與其說這段旅程為他開啟新的契機,倒不如說他獲得了全新的視野來審視自己的過去,所以得到重生。

Screenshot_2015-04-01-02-51-44  

審視自己的選擇,重新再一次選擇

從旅行中找到自握的旅行小真的很多,那這部片的故事題材有什麼特別的?很多旅行小說主角是燥動和迷失方向的年輕心靈,而「里斯本夜車」的主角則是個對存在主義很茫然穩穩的一天過一天的智慧老者。

兩者都在尋求出路,差別在於年輕生命還需要各種實踐的機會,各種碰撞各種嚐試,人生中的每一個答案都是從經過內心的衝撞和掙扎的盡頭而得來的經驗累積,才有能力做選擇。

而成熟的靈魂就像已經編制好主旋律的樂曲,生命經驗大致已定,他要的出入不是極大的人生改變,而是他已站在答案的位置,需要的是理解從前的他為何又如何替自己安置這些答,如何重新編排更適合自己的順序。

不管是年輕的生命還是成熟的心靈,不管是受到現實的推力還是充滿未知的吸引力而踏上旅途,要的都不是永遠的漂泊,最終還是想尋找更和諧的與自己相處的方式啊!

《里斯本夜車》特別之處在於故事中展現出人是如何背離本性,又是如何找到方法重新佔有本性的。

 

旅程的契機-熾熱的思想撞擊沉默的生命

故事描述中學教師賴蒙德在下著大雨的早上,救下了一位有意跳河的紅外套女子,生死邊緣的巧遇,讓他對這位女子產生好奇,尋訪不著下,就在紅外套中發現了一本名為「文字煉金師」的小冊和一張前往里斯本的夜車車票,前者讓他對書寫文字的阿瑪德斯油生景仰之心,後者讓他踏阿瑪德斯的故鄉,完成了尋訪阿瑪德斯的文學與生命拼圖。

因為「文字煉金師」一句優美的一段話:「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的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開啟了一場文人之旅。

ntlisbon009-thumb-500x333-17985  

「文字煉金師」的作者是位醫生曾經想當一位作家或是哲學家的阿瑪德斯堅信,最大的熱情乃是讓緘默的人生打破沉默,這樣炙熱滾燙的思想,無疑劇烈撞擊著原本平淡漠然面對生命的戴蒙德。

 

(原著才有提到的細節對比)

戴蒙德在十五歲的他初次以高中生的身分踏進他往後任教一生的中學,四年後,他拿著畢業證書離開這裡,彷彿只為了在四年後再度回到這裡,代理為他開啟古希臘羅馬世界大門,卻遭遇變故的希臘文老師之職。然後他從還在大學就讀的代課老師,成為繼續在大學進修的長期代課老師。

相較於嚴守規律生活的戴蒙德,阿瑪德斯經歷了充滿生命力的一生,雖然他英年早逝。為了打破疏離的父子關係而做出各種撕裂性的努力;他懷疑醫生的天職、厭惡獨裁者的霸權,他嘗試反抗這一切,儘管他深知反抗將使他落入更大的不幸。然而,戴蒙德卻從來沒有力圖改變過什麼降臨在他身上的際遇,他逆來順受、隨波逐流,即使他曾想抗拒參加國家考試,因為那是對這浮誇世界發出的無言怒吼,但他仍舊聽從了妻子的指示,邁入考場,像個繳械的戰俘。

 

 自從阿德瑪斯的札記進駐戴蒙德的漫遊生活之後,戴蒙德忽然變得不再那麼自信於自己擁有的豐厚學識。最初,戴蒙德曾在阿德瑪斯〈靜默的高貴〉裡讀到:「真正牽動人心的生命經歷往往平靜得不可思議,既非轟然作響、火花四濺,更非火山爆發;超凡脫俗的高貴正在這神奇的靜默中。」他發現從前習以為常的生活表象底下,確實埋藏著視而不見的深刻經驗;承認迷惑,才是理解此熟悉又捉摸不定的經驗之最佳途徑。 

看見「我」與「他」的真相

以「破除成見」為起點,戴蒙德僵化的心靈慢慢被鬆動軟化,他跟著阿德瑪斯的札記一起嘗試思索了幾個重要的問題。

第一,為什麼他人看不見「真實的我」?「真實的我」在哪裡?它究竟存不存在?他們困惑不安,就像《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特麗莎的疑問:「自我從什麼地方開始和結束呢?」這些問題,指向了一個更核心的命題:「我要如何成為自己想要的樣子,並獲得他人的認同」?小說無意給出解答,而是將此視為探求存在意義的必經之途。

戴蒙德沿著「我是誰?」這樣的問題,接續發現了「我們如何觀看與認識,決定了我們成為什麼樣的人」。他在普拉多的札記〈夜中稍縱即逝的臉〉讀到:我們看陌生人的眼神不正如夜晚交馳的列車,迅速地從別人臉上挪開?留下的不過是臆測、浮想,以及憑空想像的特徵?難道事實上相遇的不是人,而是投射出己身意念的影子?戴蒙德進而追問:究竟要如何認識自己與他人?認識之後,又如何理解?理解與溝通是否可能?如何真正地看見,並看見真實?

 

返回原點重塑內在

如果,我們的視野決定了我們能看見什麼樣的世界,因此認識了自身的侷限並接納了侷限的必然存在,那麼,我們能對生命做出更多期待嗎?阿德瑪斯的札記〈失望的香膏〉再度激發戈列格里斯去思考:我們到底盼望些什麼?希望自己不受限制,或是要成為完全不同的人?降低期待值,希望當然更可能實現,並退縮到更堅實、更可依賴的硬殼中,讓自己受到保護,免受失望的痛苦。可是,如果只懷著平庸的期待,就像等公車一般,拒絕接受每一個大膽狂妄的期待,那將會是何種生活?

受到普拉多啟發的戈列格里斯,最終回到了自己的城市,因為他領悟出:人離開某處時,總會留下一些東西;人雖已離去,心卻依舊留在那裡。有些事,只有回到原地,才能再度尋得。這段旅程給予戈列格里斯的影響,並非讓他大徹大悟了什麼,而是使他在認識了一個豐富深刻的生命之後,不再安於過著一種順遂卻不加反思的生活。

於是,他嘗試回返到自己的歷史脈絡裡,具有方向感地釐清、整肅自己的內在樣貌,理解命運和鄉愁的構成。重新看待自己的孤獨、在內心化解多年來對妻子的矛盾情感、再次找回生活的節奏和意義。這樣的重生,如同為自己解蔽的歷程,經由不斷的追問與反省,逐漸明晰地成為自己。

 

探尋自我永無終點

《里斯本夜車》透過戴蒙德與阿德瑪斯所寫札記的閱讀互動,揭示一段又一段的寓言與箴語,它們構成了這本小說的情節和骨幹;表面上,戴蒙德是書中的主角,實際上,阿德瑪斯的生平與他的札記才是整本小說的主軸。

 

當戴蒙德展開閱讀、陷入苦思、持續思辨、歸結出信仰……,我們也跟著踏上了思索與論證之路。但是,這本小說不是教我們思考的工具書,而是引領我們重探那些我們一直困惑卻又一直無法解除的問題。它讓我們知道,瞭解自己,是一種發現,也是一種創造;啟程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永遠沒有終點,只要窮盡遠方,直到真相浮現,每個人就能成為自己的遠方,將自己帶往更遼闊的世界。

以上細節電影都沒有細膩得演出,皆在書中呈現,所以我看完電影後還是忍不住把這本好書買回家,如果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很茫然的人或是喜歡哲學類書籍像是我之前介紹的《被討厭的勇氣》,會很適合看這本書把哲學義理化身為故事人物更容易理解。

哲學是心理學的來源,而哲學重點部在挖掘人的過去而在於給你各種人生方向的可能,而怎麼選擇還是在於你自己,而心理學在於挖掘過去並和無法改變的過去做體諒和和解的動作。

 

 

回到電影內容的詮釋

ntlisbon026  

 

阿瑪德斯是醫生,也是哲學家及作家,「文字煉金師」是他的妹妹整理哥哥留下的著作私自印了一百本,外流的94本,先被紅外套女郎取得,讀完想要跳河;賴蒙德教授繼之拜讀,也被文采眩惑,不惜放下教學工作,夜行萬里,只為得見作家風采。這種一讀文字就著迷的感性訴求,小說「里斯本夜車」的技法是想透過經典教授都著迷的權威感染,來建立讀者的信任,用文字來展現文字的魔力,亦是貼切恰當的;但是做為電影的《里斯本夜車》,如果只靠賴蒙德的誦讀,似乎無法表達出文字有多麼優美充滿魔力。

 

電影既然是把文字化成影像就更需要讓觀眾看見阿瑪德斯究竟在什麼樣的環境心境下,寫下了能經典文學教授都為之著迷的字句。《里斯本夜車》的選角盲點亦在此時畢現無遺,電影網羅了老一代演員的精英,雖然老態龍鍾,但是臉上的縐紋、精亮的雙眸、佝僂身影和沙啞的嗓音,都極其深刻地詮釋了歲月滄桑的歷練,很有說服力;相行之下,阿德瑪斯年輕時的主角群,除了外貌的年輕,實在沒能深刻的表達除劃時代的熱血沸騰和不顧一切的感覺,除了青春,卻少了光采,撼動力就沒有更強大的感覺。

 

ntlisbon019-thumb-500x333-17989  

 阿瑪德斯是英年早逝的才子,滿腔熱血的他,出身富貴世家,卻急於追尋理想、自由與真相,質疑上帝與參加抗暴軍,其實是一體兩面的人生選擇,但是做為醫生,他也能一視同仁,冒著鄰居的斥罵,救活了秘密警察的首腦。他唯一的爭議是愛上了好友喬治的女友Estefânia,導致友情難再繼(那是感性的崩毀),愛情也隨之幻滅,但是他有過的生命選擇,卻也足以讓賴蒙德教授重新考慮是否要再坐火車返回瑞士,《里斯本夜車》從頭到尾都訴諸極其感性的內心探尋,神秘的內心波動,確為本片最大賣點,但這類太過唯心的論述,在文字的世界裡,可以任人遨遊想像,換到影像的世界中,卻還是需要肉身細節來創造共振頻率,《里斯本夜車》保留了文字的布局,卻未能以影像新創格局。

 

電影中精美台詞:

 

如果我們只能依賴內心一小部分生活,剩餘的該如何處置?

這本書顯然周遊列国了。

「最終」,這是個探究自我形象的問題。

人早就決定了到底要完成什麼或者經歷什麼,才算是真正的活著。若真如此,對死亡的恐懼可以說是害怕自己無法變成期

待中的樣子,一旦發現這份人生版圖無法完成,我們便會突然不知道該如何繼續活在這不完整的剩餘時間裡。

意外才是生命真正的導演。集殘暴、憐憫與魅惑於一身的導演。

意外是命運還是機會?(看你怎麼想)

換了一副更好的眼鏡更輕更舒適,你覺得舊的比較好,其實不然,只是你還不習慣罷了。

生命裡的決定性瞬間,當人生方向永遠改變時,並非總有著喧囂的戲劇性。事實上,生命經驗裡最戲劇性的時刻,總是不可思議的平靜。

當革命的影響展開,並為生命帶來一道曙光,一切是多麼悄然無聲,在這奇妙的寂靜裡,留駐不凡的崇高。

年輕時的生命好像永無止境,死亡的概念猶如脆弱的紙袋在身邊飛舞又不輕觸肌膚。何時,一切生命裡開始變調。何時,紙帶越勒越緊,直到我們窒息。

我喜歡你,想跟你分享相同的感覺、相同的空氣和滋味。

看似想分享我的人生,最終他只是想深入自己的靈魂深處。

我們會留下一部份的自己,當我們離開一個地方時,人雖走情還留。

有些在心裡的東西,唯有重遊舊地,方可再次尋覓。

我們在探索自我的時候,會前往某處生活,即使只是短暫的停泊。

他們充滿生命力和張力,雖然最後他們被拆散,但至少他們活過。

心中描繪的草地往往比真實的翠綠。

ntlisbon022  

影片中交待不清楚的疑問:

為什麼阿德瑪斯的妹妹一直假裝哥哥還活著的樣子,雖然表面本承認哥哥已經過世,但卻是每天穿全身黑像在守喪一樣。是因為哥哥曾在妹妹性命危急時救她一命嗎?

她只說過,我的命是他給的。

阿德瑪斯跟爸爸的關係好像很疏離,表面上阿德瑪斯做很多決定包括幫妹妹緊急氣切,雖然救了妹妹一命但爸爸還是很不能諒解的樣子。但最後阿德瑪斯因腦血管瘤爆開死了,爸爸最終也吃藥自殺了,生前一直說他一兒子為傲(可惜從沒在兒子面前誇獎他)。

ntlisbon027-thumb-500x273-17987  

感想是:哲學從來不給你正確答案。人生中所面臨的所有問題都像是選擇題,選哪一個都會有好的和壞的參半的結果,如果你選擇的結果不會違背你的原則那就去做吧!

重要的是你是要為自己而活還是為別人而活。

主角阿德瑪斯在面對被民眾打到重傷的極權統治者,身為醫生秉持救人的精神舊了他但卻換來民眾的抵制和吐口水,他是醫生還是背叛者?做符合自己原則的事就算違背大眾的想法那又怎麼樣,但他就必須承受孤獨和不諒解。

男主角蒙賴德一輩子盡自己的本份穩定的過著符合社會大眾期望的生活,一輩子沒冒險過,雖然穩定但最後老婆卻嫌他太無趣儘管學識淵博,最終換來孤單的生活。

該為別人而活還是自己?人生中的選擇都是在當時狀況下很多是不得不的選擇,但如果是為了自己而選擇遺憾會少一點吧!

 

電影大致還不錯,只是書本更是精彩,作者帕斯卡.梅西耶是作家和哲學家,是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教授,擅長探討自由。可以跟著作者一起探討人生的無限可能。

 

Ps:電影中最大的賣點就是里斯本的風景真的好美,希望自己有一天能去看看那美麗的海景,和另一伴一起分享深刻的文化之旅,就像跟他們一起瘋狂般讓時間瞬間永恆。

Screenshot_2015-04-01-02-37-3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かえで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